资料编号:KW1112
文件格式:djvu
文件大小:362M
作者:中国营造学社编
出版社:中国营造学社
出版时间:1930-1944
中国营造学社会刊于1930年7月创刊,共出版 7卷23期,1945年停刊,主要刊登对古建筑史资料的搜集、整理、考证的学术性著述,撰者多为著名古建筑学者如梁思成等,1930年前后足踏16省200余县,考察古代建筑2000余处,发表了大量考察报告及实物照片,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、园林史等都有极高的价值。
附:中国营造学社简介
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童年丧父,但其经事之才被其姨夫瞿鸿机(曾任清廷工部尚书、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)发现,遂令随侍左右,悉心培养,举荐为官。清末,朱启钤即被委任京师内城及外城巡警厅厅丞,创办京师警务及市政建设。1912~1916年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、内务部总长及代总理,改建北京的正阳门、修筑环形铁路、改造社稷坛为中央公园(即中山公园)等等,即其所为。1919年受徐世昌总统委任参加南北议和会议,途中在南京江南图书馆发现《营造法式》,成为轰动建筑学界的一大重要事件。1925年个人出资创立营造学会,正式启动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研究。1929年获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金赞助,随即于1930年成立中国营造学社。朱启钤成为中国古建筑研究工作的奠基人、开拓者,他将梁思成、刘敦桢等这些建筑学界顶级领军人物团结在中国营造学社,极大地推进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。
成立中国营造学社,实有其历史的根由。台北的李润海(《中国建筑史新编》作者)说过:“中国营造学社的产生,是对当时‘国学’思潮的一种反映,也适应了当时流行的‘中国固有形式’建筑设计的实践要求”。至清末,中国积弱已久,面对强势文化的压力和欺凌,中华民族从自身文化寻求出路的文化意识成为必然。中国古代建筑是我们民族的国粹,珍视并全面地研究它,亦是一种必然的选择。
在中国营造学社存在的15年内,由朱启钤、梁思成、刘敦桢、阚铎、梁启雄、单士元、陈仲篪、王壁文等一大批学社同仁,先后调查了全国15个省的220多个县的历史遗构,测绘、调查、摄影了2000多个建筑,对唐、宋、辽、金代的建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,基本上掌握了自魏晋到明清时期的建筑实物资料;在文献典籍整理方面,他们对浩瀚的古籍进行考辨源流,对中国建筑自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,为他们未来的研究工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对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。
15年大规模的野外调查及文献典籍整理,实为我国建筑史学界的一大幸事。许多我们现已经见不到的古建筑实物,在当时被抢救性地记录了下来。这些伟大的成果汇集于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》,成为我们永久的财富,也使学社及其后的学界实践“研究中国固有之建筑术,协助创造将来之新建筑”的宗旨有了重要的文献保障。
抗战胜利前后,学社人员纷纷离去,经费来源枯竭,在朱启钤社长并不情愿的情况下,于1946年宣告解散,学社资料分给清华大学营建系和文物部门。
目录介绍如下:
001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一卷1期+民国十九年.djvu 9.26 MB
00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一卷2期+民国十九年.djvu 8.06 MB
003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二卷1期+民国二十年.djvu 10.36 MB
004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二卷2期_民国二十年.djvu 16.20 MB
005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二卷3期+民国二十年.djvu 11.12 MB
006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三卷1期+民国二十一年.djvu 15.75 MB
007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三卷2期+民国二十一年.djvu 15.12 MB
008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三卷3期 民国二十一年.djvu 19.51 MB
009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三卷4期+民国二十一年.djvu 15.00 MB
010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四卷1期_民国廿二年.djvu 17.34 MB
011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四卷2期_民国廿二年.djvu 28.14 MB
012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四卷3-4期_民国廿二年.djvu 35.73 MB
013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五卷1期+民国廿三年.djvu 12.95 MB
014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五卷2期+民国廿三年.djvu 14.46 MB
015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五卷3期_民国廿四年.djvu 21.99 MB
016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五卷4期 民国廿四年.djvu 17.73 MB
017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六卷1期_民国二十四年.djvu 16.52 MB
018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六卷2期_民国二十四年.djvu 18.93 MB
019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六卷3期_民国二十五年.djvu 20.19 MB
020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六卷4期_民国二十六年.djvu 21.24 MB
021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七卷1-2期+民国三十三年.djvu 15.50 MB